学院师生参加民俗学2025年会

创建时间:  2025-10-30  郭琦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10月25日,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沈燕博士、硕士研究生闵怡虹、王锐林参加民俗学2025年会。

闵怡虹在分论坛上作题为“媒介与身体——ACG文化研究的身体维度”的汇报。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对灵肉二元论的反叛,身体成为西方人文社会各学科持久的热点之一,也成为 ACG文化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认为,ACG文化是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领域,依靠多种场合、多种形式的媒介为人所感知,提供独特的文化氛围,有关媒介与身体关系的种种认知在这一场域中充分显露。从关注身体但忽视媒介参与,到正视媒介与身体的互动,建立对互动积极或消极的理解,媒介与身体的二元对立框架始终存在。报告提出,应当考察 ACG 文化媒介的日常化过程,关注其具身的身体维度,从而在消解二者对立框架的同时,保持反思的可能。该场汇报主持人为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沈燕老师,评议人为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赵李娜老师。

王锐林在城市民俗学专场上作《清醒的规训者——身体民俗学视角下的都市健身实践研究》的学术汇报,从身体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聚焦都市健身实践,探讨了健身者在现代规训机制中的双重角色。

汇报中,他结合福柯的规训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及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分析了镜子在健身空间中的多重功能、健身教练的权威建构,以及健身者在训练中所体验到的“发力感”与“酸痛感”如何成为自我规训与精神能动性的体现。他指出,健身者在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与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本研究不仅拓展了身体民俗学在当代都市文化中的研究视野,也为理解现代个体的自我建构与日常生活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王锐林的汇报逻辑清晰、案例生动,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敏锐的田野洞察力,获得了在场老师同学的的认可。(供稿人:闵怡虹、王锐林)




下一条:2024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李子苑同学参加第六届西北社会学论坛


学院师生参加民俗学2025年会

创建时间:  2025-10-30  郭琦   浏览次数:   返回

2025年10月25日,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沈燕博士、硕士研究生闵怡虹、王锐林参加民俗学2025年会。

闵怡虹在分论坛上作题为“媒介与身体——ACG文化研究的身体维度”的汇报。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对灵肉二元论的反叛,身体成为西方人文社会各学科持久的热点之一,也成为 ACG文化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认为,ACG文化是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领域,依靠多种场合、多种形式的媒介为人所感知,提供独特的文化氛围,有关媒介与身体关系的种种认知在这一场域中充分显露。从关注身体但忽视媒介参与,到正视媒介与身体的互动,建立对互动积极或消极的理解,媒介与身体的二元对立框架始终存在。报告提出,应当考察 ACG 文化媒介的日常化过程,关注其具身的身体维度,从而在消解二者对立框架的同时,保持反思的可能。该场汇报主持人为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沈燕老师,评议人为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赵李娜老师。

王锐林在城市民俗学专场上作《清醒的规训者——身体民俗学视角下的都市健身实践研究》的学术汇报,从身体民俗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聚焦都市健身实践,探讨了健身者在现代规训机制中的双重角色。

汇报中,他结合福柯的规训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及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分析了镜子在健身空间中的多重功能、健身教练的权威建构,以及健身者在训练中所体验到的“发力感”与“酸痛感”如何成为自我规训与精神能动性的体现。他指出,健身者在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与生活态度的积极转变。本研究不仅拓展了身体民俗学在当代都市文化中的研究视野,也为理解现代个体的自我建构与日常生活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王锐林的汇报逻辑清晰、案例生动,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敏锐的田野洞察力,获得了在场老师同学的的认可。(供稿人:闵怡虹、王锐林)




下一条:2024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李子苑同学参加第六届西北社会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