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至2025年7月,人口学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ADRI)选派3名人口学专业研究生踏上赴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实习旅程,在联合国人口司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这是ADRI持续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成果之一。
一、在数据与实践中架设桥梁
在联合国人口司,来自ADRI的杨颖蕾、承冬、刘俊池三位同学深度参与了《2025年世界城市化展望》(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2025,WUP)的修订工作。联合国人口司是全球人口与城市化数据的权威来源,其发布的这项全球权威报告汇集了各国城市化进程的最新数据,广泛应用于国际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从各国统计局报告中系统提取并校验数十年来的城市化率数据,这项工作看似基础,却要求极高的专业严谨性。”承冬同学表示,“不同国家的统计标准不一、口径各异,唯有依靠扎实的人口学知识和对数据质量的执着,才能建立起可信赖的全球数据库。”参与实习的三位研究生需要仔细比对各个国家历次普查年份的定义与口径,查阅国家统计局文件,理解背后的制度与历史逻辑。杨颖蕾分享了她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我逐渐体会到“城市化”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指标,而是每个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语境中共同塑造的结果。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从全球视角理解数据背后的国情。”
同学们还承担了报告中分析中国城市化趋势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与政策研究,阐释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了城乡统筹、农民工市民化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路径。当这些基于专业研究的分析被纳入联合国正式报告时,他们深切感受到:扎实的学术积累和对中国道路的深刻理解,是中国青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最坚实的力量。

二、跨文化对话中的学术成长
实习期间,同学们日常相处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与学术背景,他们学会了在讨论中不断碰撞思想,从最初的紧张到逐渐能够流利自信表达观点,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会了倾听、理解与协调。
在参与国际迁移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得以从全球视角重新审视人口流动议题。“这不仅是一次数据分析任务,更是一场认知升级。”承冬同学分享道,“我了解到移民不仅是劳动力的流动,更是文化、资本与创新的交融。”
这种跨文化理解在日常工作交流中不断深化。一次部门会议上,当同事谈到某国城市扩张的治理效率问题时,刘俊池同学补充了基础设施融资能力和殖民时期空间结构的影响视角,引发了团队对问题复杂性的深入讨论。那一刻,他感受到跨文化对话的价值不在于分出对错,而是让不同的经验彼此照亮。

三、中国经验的世界回响
在与全球同事的协作中,同学们经常成为介绍中国经验的窗口。在一次会议中,刘俊池同学分享中国中西部地区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在城市扩张中同步推进教育与养老服务时,国际同事们露出赞赏的神情。“我们不只是倾听世界的声音,也在被世界倾听。”他感慨道,“曾经,我们仰望西方的制度与学术体系;而如今,中国在城市治理、人口数据管理、老龄化应对等领域,已成为全球讨论中重要的参考。”

四、感恩与展望
实习期间,通过处理多源异质数据,撰写英文报告,同学们的编程能力与学术表达得到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从数据中思考问题,理解数据的不确定性,洞察其背后的社会逻辑,并在分析与反思之间找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在异国的半年,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有能力面对孤独,也有勇气拥抱未知,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理解了“走出去”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也是为了在世界的映照下看见更真实的自己。
同学们特别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支持,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联合国实习工作;感谢600全讯白菜网的老师们,培养了他们跨学科的理论视野与人文关怀;感谢国际部的老师们搭建起通往国际舞台的桥梁。同时,他们特别感谢ADRI主任蒋耒文教授、系所硕导们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实习导师、联合国人口司人口预测处负责人Patrick Gerland先生的专业引领。
随着实习结束,三名同学带着丰富的国际经验回到上大。他们将把在联合国获得的全球视野和专业能力融入后续学习和研究中,在人口与城市化领域继续深耕,为中国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贡献新的智慧。
蒋耒文教授表示,此次实习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研究所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未来,研究所将继续深化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为研究生搭建更广阔的国际实践平台,推动人口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全球发展需求。